2021年1月10日,出生人口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举办本年度第二次学术周会。会议聚焦“童年期不良经历动态变化对成年后心理健康的影响”,实验室主任陶芳标教授参加本期学术周会。
2019级硕士研究生蒋志成围绕《儿童心理学与精神病学杂志(The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刊登的论文——同伴侵害的发展轨迹和头发皮质醇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联:一项纵向研究(Associations between developmental trajectories of peer victimization, hair cortisol,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a longitudinal study)进行主题汇报。该研究通过随访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同伴侵害情况,发现同伴侵害的持续经历可预测其17岁时的头发皮质醇浓度且存在性别差异,同时两者交互对抑郁症状有潜在影响。
万宇辉副教授从研究机制方面进行补充讲解,强调在研究童年期不良经历对远期健康的影响时,需综合考虑经历的时相和持续时间。陶芳标教授表示高度认可并对目前的研究工作提出两点要求,一是要深入挖掘暴露到结局之间的机制研究,二是充分发挥队列研究的优势,将静态的关联研究转为动态轨迹研究,进一步丰富了会议主题。
2018级硕士研究生王仁杰以“儿童青少年近视”为主题进行知识点介绍,从近视的历史发展和概念、现况、不良健康影响及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汇报,实验室伍晓艳老师给予了肯定并根据当前近视调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
此外,本次学术周会还对甘虹、马丽娅以及王浩同学三位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进行了讨论。实验室青年教师、硕博士研究生约40余人参会,硕士研究生邓芬主持本次会议。
(供稿:邓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