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7日,出生人口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举办本年度第二次学术周会。会议聚焦“户外活动与近视防控”,实验室主任陶芳标教授参加本期学术周会。
2019级硕士研究生闻星围绕《眼科学杂志(Ophthalmology)》刊登的论文——近视预防和户外光照强度:一项基于学校的整群随机试验(Myopia prevention and outdoor light intensity in a school-based cluster randomized trial)进行主题汇报。该研究通过干预6~7岁儿童7天11小时或者更多的户外活动时间,验证了增加儿童户外活动的时间能够有效抑制近视屈光变化和轴向伸长,降低近视发病率。
伍晓艳副研究员从研究方法方面进行补充讲解,强调在研究户外活动与预防近视时,需综合考虑户外光照强度与户外活动时间的连续性。陶芳标教授补充了其他几项关于近视干预的研究,并且总结了实验室团队在“近视危险因素识别、适宜技术开发、《指南》《专家共识》和卫生行业标准研制、健康教育科普与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研究与转化工作。指出,实验室团体在世界上首次报道上下午大课间可预防儿童近视发生,提出了户外活动预防近视是“户外”而非“活动“本身的学术观点,研制的《传染病疫情居家隔离期间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指南(WS/T 773—2020 )》颁布实施,为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作出积极贡献。
2019级硕士研究生李婷婷以“昼夜节律”为主题进行知识点介绍,从昼夜节律的概念、评定方法、影响因素及危害等方面进行详细汇报,并且汇报了自己课题组相关的队列研究成果。与会老师和研究生就大学生手机依赖于昼夜节律及抑郁关联的研究选题展开讨论。
此外,本次学术周会还对邹立巍、刘子健两位研究生毕业论文进行了讨论。
实验室青年教师、硕博士研究生约40余人参会,硕士研究生王浩主持本次会议。
(供稿:王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