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14日,由《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社、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视力健康分会、海南省人民医院共同主办,公共卫生学院与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共同承办的“2025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与学校卫生工作能力建设大会”在海南海口隆重举行。副院长万宇辉、出生人口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学校卫生》杂志总编辑陶芳标教授出席开幕式讲话并参加“儿童青少年健康生活20条”发布仪式。
在主旨论坛环节,陶芳标教授发表了题为《生长发育研究的迭代跃迁:从V1.0到V3.0》的专题报告,报告以历史发展为脉络,系统梳理了自19世纪以来生长发育研究领域的三次重大范式转变:从早期单纯关注体格发育指标的V1.0阶段,到重新认识生长发育规律的V2.0阶段,直至当前强调全生命周期健康的V3.0阶段。该理论框架为新时期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事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实验室专家学者在大会专题论坛中作系列学术报告。实验室PI万宇辉教授团队在心理卫生分论坛报告了《新环境污染物暴露与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研究成果,系统论证了新型环境污染物对儿童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问题关联及潜在机制。实验室PI孙莹教授在《学生普遍性心理卫生服务示范研究》专题报告中,全面总结了团队三年来在学校心理卫生服务领域的理论创新成果和实践经验。实验室学术骨干朱贝贝副教授在健康促进与数智赋能分论坛介绍了《围产期焦虑抑郁数字化干预技术开发与应用》,展示了自主研发的智能干预系统在孕产妇心理健康领域的应用成效。实验室学术骨干陶舒曼副研究员在眼健康与近视防控分论坛报告了《生命早期户外活动轨迹调节宫内不良环境对儿童近视的影响》,提出了生命早期干预在近视防控中的关键作用。
此外,实验室多位青年教师担任各分论坛主持,与参会专家展开深入交流。在研究生学术沙龙环节,我院十余位研究生通过口头报告和壁报展示等形式,分享了在儿童青少年健康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展现了实验室研究生培养的丰硕成果和学术活力。
据悉,来自全国近400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儿童青少年健康事业发展大计。本次大会的成功召开,不仅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更为推动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事业发展提供了创新思路和实践路径。大会在热烈务实的氛围中圆满落幕,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
(孙 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