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综合新闻

“环境与出生人口健康讲坛”圆满举行

发布时间:2023-05-22 10:18 作者:rkjkys 浏览:
【字体大小:

       2023年5月12日上午,出生人口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办的“环境与出生人口健康讲坛”如期举行。本期讲坛邀请到陆军军医大学曹佳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张军教授、南京医科大学夏彦恺教授、海南大学徐顺清教授担任主讲人。实验室主任陶芳标教授主持本次讲坛,线上线下200余位师生参加。

微信图片_20230512152332.jpg

       曹佳教授以“暴露组学视野下多重环境应激因素复合暴露的男(雄)性生殖健康损害”为主题,分享了个人关于暴露组学相关研究思路及实现路径,并分别以大气颗粒物对男(雄)性生殖健康损害效应及机制研究、睡眠行为(节律)对男(雄)性人群生殖健康损害效应及机制研究和环境多维暴露与男性生殖损害的多状态模型研究为例,聚焦影响男(雄)生殖健康的一系列环境-社会-心理-行为因素,介绍研究团队对于暴露组学的学习和实践,并提出未来应在暴露组学的视野下,尽可能多的收集暴露信息,从多层次、多组学角度出发,综合评估不同环境暴露对男(雄)性生殖健康的影响程度。

       张军教授聚焦于“大气污染对早产的影响”相关研究,首先从大气污染物的定义、主要种类、来源、不同地域分布情况及健康危害等方面介绍了大气污染相关背景知识,随后以PM2.5和臭氧这两种典型大气污染物为切入点,从人群流行病学角度介绍世界各地有关PM2.5和臭氧暴露与早产的研究证据,最后指出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老化、内分泌异常和上皮-间质转化异常等可能是大气污染致早产的潜在机制。

       徐顺清教授侧重于“孕期污染物暴露的健康风险及机制”相关研究,首先以双酚A相关标准制定的研究历程为例,指出当前环境健康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部分环境健康标准并不足以保护全人群健康,强调孕妇对环境暴露尤为敏感;随后基于研究团队近十几年来开展的动物实验和人群队列研究结果,介绍了孕期环境污染物暴露对下一代的健康风险,该系列研究相关成果为国内外环境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最后,举例阐明了研究团队如何通过全生命周期跨代动物毒理学研究模型,从连续测定多时点的表观遗传修饰水平和聚焦线粒体在代谢中的核心作用两个方面出发,深入探索孕期典型环境污染物暴露引起远期健康危害的潜在机制。

       夏彦恺教授从宏观角度出发,探讨“真实世界下环境与健康研究的桥梁”,指出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生活方式及环境化学物等健康环境风险因素与呼吸消化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神经发育疾病、免疫类疾病及生殖功能异常等不良健康结局间存在密切关联,通过介绍不同研究团队关于环境暴露组与多种不良健康结局关联的研究成果,强调了人体微生物组和人体代谢组在真实世界下环境暴露与健康结局的重要桥梁作用,同时提出未来研究应当从全球/多区域视角出发,秉承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健全高质量的质控流程,收集全生命周期中内外暴露、生活方式及健康结局数据,识别新兴环境污染物,搭建因果两端的多组学分析平台,以更加全面地反映真实世界中多种环境暴露对不同健康结局的影响。

       陶芳标教授对4位专家聚焦首期“环境与出生人口健康讲坛”作出的精彩报告表示衷心感谢,并期望广大师生以更高的境界和更宽广的思维开展环境与出生人口健康相关科学研究以及应用转化。据悉,“环境与出生人口健康讲坛”作为实验室学术品牌,将在今后持续开展,不断促进环境健康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本次学术论坛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不仅拓宽了大家的科学视野,也为学术研究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图/文  鲍双双,耿梦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