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综合新闻

环境与出生人口健康讲坛 第二讲

发布时间:2023-06-07 13:52 作者:rkjkys 浏览:
【字体大小:

       2023年5月31日,出生人口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办的学术活动“环境与出生人口健康讲坛”系列第二讲在知行楼B座1906会议室召开。本期讲坛邀请到教育部和上海市儿童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斐教授、副主任张前龙主任、青年研究员赵健、章玲丽和任泰博士、出生人口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梁春梅副研究员担任主讲人。出生人口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陶芳标教授、副主任朱鹏教授出席讲坛,实验室40余名教师和博士生参会。

微信图片_20230607135915.jpg

       讲座伊始,陶芳标教授率实验室参会师生对李斐教授一行5人的到访表示诚挚的欢迎。随后陶芳标教授从实验室的目标定位与研究方向、研究水平与贡献、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和开放交流与社会服务四个方向,向5位专家全面介绍了出生人口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整体情况。

微信图片_20230607135927.jpg

       李斐教授以“自闭症病因、早期诊断与综合干预:从基础到临床的转化研究”为主题,强调自闭症是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以及高额负担的严重神经发育障碍疾病以及所面临的挑战,随后围绕“基于医疗实践的自闭症病因和干预研究”这一科学问题,分别从母亲自身免疫性疾病、妊娠高血压、卡马西平宫内暴露是自闭症和不良神经结局的系列风险因素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团队相关研究进展,包括妊娠期严重孕吐是自闭症的关键高危因素;自闭症刻板暴食行为的认知调控机制—刻板暴食个体的认知调控脑区(额极)体积减少;社交障碍的特有脑区—RSA脑区、突触水平分子分型、肠脑轴水平分型等自闭症精准诊疗相关研究内容;布美他尼能安全有效改善低龄自闭症核心症状,后续会聚焦于布美他尼的临床精准干预开展研究工作。

       张前龙副主任分享了“质谱技术在队列及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实验”相关内容,首先阐述了质谱技术对队列及临床生物大样本的价值,随后依次从人员架构、仪器配备、检测能力和质量四个方面展示了教育部和上海市儿童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检测平台基本情况,同时提出检测方法、提质增效和方法特色是质谱检测平台支撑队列研究开展的主要抓手,最后指出实验室自建方法是质谱检测技术向临床转化应用的重要探索方向。

       赵健博士侧重于“多组学队列和因果推断应用场景下的多哈研究”,通过介绍多哈理论的定义及所面临的的机遇与挑战,引出多组学技术与因果推断以及两者在临床的应用,最后展示其团队围绕此主题所做的相关研究成果:母体孕期循环氨基酸对子代出生体重的影响、成年代谢组与青春期启动时间的分析以及正在进行的GDM所引起的子代甲基化改变与神经精神类疾病及认知功能的因果关联。

       章玲丽博士围绕“利用机器学习助力孤独症精准诊疗探索”主题,首先介绍机器学习的定义以及临床应用前景,并举例其团队通过借助机器学习所进行相关孤独症的探索:同时联合肠道菌群-大脑影像-行为数据,探索孤独症生物亚型和NKCC1拮抗剂-布美他尼用于孤独症的临床精准干预。

       任泰博士聚焦于“环境、社会因素与孤独症发病与预后”,分享了团队最新研究结果:硬膜外分娩镇痛与神经发育障碍不存在显著统计学关联;宫内卡马西平暴露与子代15岁学业成绩较差有关;关于长期严格封控与孤独症患儿症状改变的纵向研究发现,长期严格封控可能导致孤独症患儿症状恶化,并且指出家长友善性人格、基线社交脑发育较好可以部分抵消长期严格封控所导致的负面健康效应。

       梁春梅副研究员以“ICPMS/LCMS技术在环境流行病学中的应用”为主题,介绍了出生人口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LC-MS/MS),完成了多个人群不同体液标本多种金属元素和尿液中多种邻苯二甲酸酯、环境抗生素及有机磷酸酯内暴露水平的定性定量工作,并通过例举典型成果展示了实验室研究团队近年来围绕环境暴露人群健康效应开展的相关研究进展。

       朱鹏教授对6位专家的精彩报告表示衷心感谢,并强调了基础研究向实际应用进行转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双方就如何更好开展重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工作,进一步完善各实验室研究团队间的沟通桥梁和合作机制进行了深入交流。

(图/文   汪兴,耿梦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